合肥工业大学 建筑学 专业指导性教学计划
一、培养目的与培养目标
培养目的:
本专业培养适应国家经济发展和城乡建设需要,适应未来社会发展需求,德、智、体全面发展,基础扎实、知识面宽、专业能力强、综合素质高,具备现代建筑师的职业素养,具有扎实的建筑学专业知识和突出的设计实践能力,富有创新精神、开放视野、社会责任感和团队精神,具有可持续发展和文化传承理念,建筑设计领域的高级专门人才以及本学科领域的专业领军者。
培养目标:
1)具备端正的品行、健全的人格、健康的体魄,为人民幸福和国家富强服务,有科学的世界观和积极的人生观;
2)具备较丰富的人文科学知识、良好的艺术修养和进步的现代意识;
3)具有较高的获取知识与应用知识等自主学习的能力;
4)具备基本的科学思维方法与坚实的建筑学专业基础知识;
5)掌握建筑学相关领域的调查、分析与研究方法、设计与表达能力;
6)具有开放的视野、批判的意识、敏锐的思维及创新的能力;
7)具备良好的团队合作精神、良好的人际交往素质、较强的组织与管理能力;
8)具有良好的生态、环境、文化保护意识,了解建筑学专业的前沿与发展趋势;
9)受到良好的职业训练,具有求实创新的意识和精神与较高的综合业务实践能力。
二、培养人才的适应范围与专业特色
培养人才的适应范围:
本专业培养的毕业生可从事于:
1)大中型建筑设计、城市建筑群体规划设计工作。
2)建筑及其相关领域的教学、科研、创作与技术管理工作。
人才培养的专业特色:
1)系统化的创造性思维训练——重视培养建筑师所应具备的分析问题与创造性地综合解决问题的能力,着重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与能力。
2)艺术与技术交叉培养的综合性特征——重视科学素质培养的同时加强艺术素质的培养,促进高品质建筑创作实践能力的培养。
3)高水准专业实践能力的培养——培养体系以设计系列课程为核心,建立设计、理论、技术、表达、修养等综合实践能力培养框架,建立符合学科特点的多元知识结构。强化职业能力培养要求,形成以教学为中心,以设计实践训练为手段的培养模式。
三、专业培养标准
本专业标准学制为5年,学生可在4~7年内完成学业,5年以上的合格毕业生授予建筑学学士学位,具备以下的知识、能力和素质:
3.1 知识结构
1)工具性知识:熟练掌握一门外国语;掌握基本的计算机及信息技术应用;掌握基本的文献检索与利用方法;掌握本学科相关的基本方法论;熟悉一般的科技研究方法及科技写作。
2)人文社会科学知识:了解哲学、经济学、法律、社会发展史等方面的必要知识;了解社会发展规律和时代发展趋势;了解文学、艺术、伦理、历史、社会学及公共关系学、心理学等若干方面的相关知识。
3)自然科学知识:熟悉相应的高等数学基本原理;了解物理学、力学、材料学、测量学、生态学、信息工程学、环境科学等学科的基本知识;了解现代科技发展的主要趋势和应用前景。
4)专业知识:掌握建筑设计的基本原理和知识,掌握建筑设计的基本技能与设计方法,掌握城市设计、居住区规划设计、室内设计、景观设计的基本方法;掌握与本学科相关的设计表达方法;掌握建筑结构、建筑构造的基本知识;熟悉建筑艺术表现的基本技能;熟悉中外建筑历史与理论;熟悉建筑材料、建筑环境(声、光、热)的基本知识;掌握建筑设备、建筑数字技术的基本知识;了解建筑策划、建筑经济、建筑管理、建筑施工的基本知识;熟悉与建筑设计和城乡规划相关的法规、方针和政策;了解城乡规划、风景园林等相关专业的基本原理及知识;了解可持续发展的基本知识。
3.2 能力结构
1)获取知识的能力:具有获取与分析信息、拓展知识领域、自主学习并不断提升的能力。
2)应用知识的能力:具有根据相关知识与要求,进行调查研究、发现与提出问题、分析与解决专业问题的能力。
3)创新的能力:具有开放的视野、批判的意识、敏锐的思维及创新设计的能力。
4)表达与协调能力:具有图形、模型、文字、语言等设计表达的综合能力;具有与工程项目相关的组织、合作与沟通的能力。
3.3 素质结构
1)思想素质: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遵纪守法,愿为人民幸福和国家富强服务;有科学的世界观和积极的人生观,诚实正直,具有良好的团队合作精神;关注人类生存环境,具有良好的生态、环境、文化保护意识。
2)文化素质:具备较丰富的人文科学知识和良好的艺术修养,熟悉中外优秀文化,具有国际视野和进步的现代意识。
3)专业素质:具备基本的科学思维,掌握一定的设计与研究方法,受到良好的职业建筑师训练,具有求实创新的意识和精神,在专业领域具有较高的综合素养。
4)身心素质:具备良好的人际交往和心理素质,具有健康的体魄和良好的生活习惯。
四、主干学科和相关课程
主干学科:建筑学
主要课程:公共建筑设计、公共建筑设计原理、住宅建筑设计、居住区规划设计、城市规划原理、居住建筑设计原理、城市设计、城市设计概论、设计基础、美术、中外建筑历史、建筑物理、建筑构造、建筑力学与建筑结构
特色课程:公共建筑设计(省级精品课程)、城市设计(省级精品课程)、城市规划原理(校级精品课程)、徽州建筑文化
辅修专业课程模块:总计608学时,38学分。
设计基础(2)(88学时,5.5学分)、公共建筑设计(1)(112学时,7学分)、公共建筑设计(2)(112学时,7学分)、中国建筑史(48学时,3学分)、国外近现代建筑史(40学时,2.5学分)、建筑构造(40学时,2.5学分)、建筑物理(72学时,4.5学分)、建筑力学与建筑结构(96学时,6学分)
选修专业课程模块:总计176学时,11学分。
公共建筑设计(2)(112学时,7学分)、公共建筑设计原理(32学时,2学分)、国外近现代建筑史(40学时,2.5学分)
五、课程地图
培养目标
课程设置 |
培养学生健全的身心科学的世界观积极的人生观 |
培养学生良好的人文艺术修养和进步的现代意识 |
培养学生获取与应用知识等自主学习的能力 |
训练科学思维方法并掌握坚实的建筑学专业基础 |
培养专业调查分析与研究方法、设计与表达能力 |
培养开放的视野、批判的意识、敏锐的思维及创新能力 |
培养良好的团队合作人际交往与组织管理能力 |
培养学生生态环境文化保护意识了解专业前沿发展趋势 |
良好的职业训练与综合业务实践能力的培养 |
形势与政策 | ◎ | ◎ |
|
|
| ◎ |
|
|
|
英语 |
|
| ◎ |
|
|
|
| ◎ | ◎ |
大学体育 | ◎ | ◎ |
|
|
|
| ◎ |
|
|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 ◎ | ◎ |
|
|
| ◎ |
|
|
|
高等数学C |
|
| ◎ | ◎ | ◎ |
|
|
|
|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 ◎ | ◎ |
|
|
| ◎ |
|
|
|
军事理论 | ◎ |
|
|
|
| ◎ |
|
|
|
毛泽东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 ◎ | ◎ |
|
|
| ◎ |
|
|
|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 ◎ | ◎ |
|
|
| ◎ |
|
|
|
大学生心理健康 | ◎ | ◎ |
|
|
|
| ◎ |
|
|
测量学 |
|
| ◎ | ◎ | ◎ |
|
|
| ◎ |
现代企业管理 |
|
|
|
|
|
| ◎ |
| ◎ |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 |
|
| ◎ | ◎ | ◎ |
|
|
|
|
画法几何与阴影透视 |
|
|
| ◎ | ◎ |
|
|
| ◎ |
素描 |
| ◎ |
| ◎ | ◎ | ◎ |
|
| ◎ |
建筑CAD(1)(2)(3) |
|
| ◎ | ◎ | ◎ | ◎ |
|
| ◎ |
色彩 |
| ◎ |
| ◎ | ◎ | ◎ |
|
| ◎ |
公共建筑设计原理 |
|
| ◎ | ◎ | ◎ | ◎ |
| ◎ | ◎ |
中国建筑史 |
| ◎ |
| ◎ |
| ◎ |
|
|
|
外国古代建筑史 |
| ◎ |
| ◎ |
| ◎ |
|
|
|
国外近现代建筑史 |
|
|
| ◎ |
| ◎ |
| ◎ |
|
城乡规划原理 |
|
| ◎ | ◎ | ◎ | ◎ |
| ◎ | ◎ |
居住建筑设计原理 |
|
| ◎ | ◎ | ◎ | ◎ |
| ◎ | ◎ |
室内设计原理 |
|
| ◎ | ◎ | ◎ | ◎ |
| ◎ | ◎ |
景观设计原理 |
|
| ◎ | ◎ | ◎ | ◎ |
| ◎ | ◎ |
城市设计概论 |
|
| ◎ | ◎ | ◎ | ◎ |
| ◎ | ◎ |
建筑学专业导论 |
|
| ◎ |
|
|
|
| ◎ |
|
设计基础(1)(2)(3) |
| ◎ | ◎ | ◎ | ◎ | ◎ | ◎ |
| ◎ |
建筑力学与建筑结构 |
|
|
| ◎ | ◎ |
|
|
| ◎ |
建筑材料 |
|
|
| ◎ | ◎ |
|
|
| ◎ |
建筑构造(1) |
|
|
| ◎ | ◎ |
|
|
| ◎ |
公共建筑设计(1)(2)(3) |
| ◎ | ◎ | ◎ | ◎ | ◎ | ◎ | ◎ | ◎ |
建筑物理 |
|
|
| ◎ | ◎ |
|
|
| ◎ |
场地设计 |
|
| ◎ | ◎ | ◎ | ◎ | ◎ |
| ◎ |
建筑设备与选型 |
|
| ◎ | ◎ |
|
|
| ◎ |
|
绿色建筑概论 |
|
| ◎ | ◎ | ◎ |
| ◎ | ◎ | ◎ |
住宅建筑设计 |
|
| ◎ | ◎ | ◎ | ◎ | ◎ | ◎ | ◎ |
居住区规划设计 |
|
| ◎ | ◎ | ◎ | ◎ | ◎ | ◎ | ◎ |
项目策划与管理 |
|
|
| ◎ | ◎ |
| ◎ |
| ◎ |
城市设计 |
| ◎ | ◎ | ◎ | ◎ | ◎ | ◎ | ◎ | ◎ |
手绘表现 |
| ◎ |
| ◎ | ◎ | ◎ |
|
| ◎ |
建筑模型 |
| ◎ |
| ◎ | ◎ | ◎ |
|
| ◎ |
现代建筑构图 |
| ◎ |
| ◎ | ◎ | ◎ |
|
| ◎ |
建筑防火 |
|
|
| ◎ |
|
|
|
| ◎ |
西方艺术史 |
| ◎ |
| ◎ |
| ◎ |
|
|
|
雕塑 |
| ◎ |
| ◎ | ◎ | ◎ |
|
| ◎ |
建筑结构选型 |
|
|
| ◎ | ◎ |
|
|
| ◎ |
建筑摄影 |
| ◎ |
| ◎ | ◎ | ◎ |
|
| ◎ |
建筑形态与造型语言 |
| ◎ |
| ◎ | ◎ | ◎ |
|
| ◎ |
建筑创作理论与方法 |
|
|
| ◎ | ◎ | ◎ |
|
| ◎ |
环境心理学 |
|
| ◎ | ◎ | ◎ |
|
| ◎ | ◎ |
建筑构造(2)与装饰材料 |
|
|
| ◎ | ◎ |
|
|
| ◎ |
建筑鉴赏与述评 |
| ◎ | ◎ | ◎ | ◎ | ◎ |
| ◎ | ◎ |
中国古典园林 |
| ◎ |
| ◎ |
| ◎ |
|
| ◎ |
建筑施工 |
|
|
| ◎ |
|
|
|
| ◎ |
室内设计 |
| ◎ |
| ◎ |
|
|
| ◎ | ◎ |
工业建筑设计原理 |
|
| ◎ | ◎ | ◎ | ◎ |
| ◎ | ◎ |
园林植物与应用 |
|
|
| ◎ |
|
|
| ◎ |
|
中外建筑学经典名著选读 |
| ◎ | ◎ | ◎ | ◎ | ◎ |
| ◎ | ◎ |
建筑师修养 |
|
|
|
|
| ◎ | ◎ |
| ◎ |
建筑法规 |
|
|
| ◎ |
|
|
|
| ◎ |
建筑经济 |
|
|
| ◎ |
|
|
|
| ◎ |
专业英语 |
|
| ◎ |
|
|
|
|
| ◎ |
风景旅游建筑设计 |
| ◎ |
| ◎ | ◎ | ◎ |
| ◎ | ◎ |
中西建筑文化比较 |
| ◎ |
| ◎ |
| ◎ |
|
|
|
徽州建筑文化 |
| ◎ |
| ◎ |
| ◎ |
| ◎ |
|
建筑遗产学 |
| ◎ |
| ◎ |
| ◎ |
| ◎ | ◎ |
军事训练 | ◎ |
|
|
|
|
| ◎ |
|
|
工程训练D |
|
| ◎ |
|
|
|
|
| ◎ |
创新创业教育 |
|
| ◎ | ◎ | ◎ | ◎ |
| ◎ |
|
建筑认识实习 |
| ◎ | ◎ |
| ◎ | ◎ | ◎ | ◎ |
|
建筑构造实习 |
|
|
| ◎ | ◎ |
|
|
| ◎ |
古建筑测绘实习 |
| ◎ |
| ◎ | ◎ |
| ◎ | ◎ | ◎ |
美术实习 |
| ◎ |
| ◎ | ◎ |
|
|
| ◎ |
概念设计训练 |
| ◎ | ◎ | ◎ | ◎ | ◎ |
| ◎ | ◎ |
国内外建筑新信息报告 |
|
| ◎ |
| ◎ | ◎ |
| ◎ |
|
快速设计训练周 |
| ◎ | ◎ | ◎ | ◎ | ◎ |
| ◎ | ◎ |
建筑设计院实践 |
|
| ◎ |
| ◎ |
| ◎ |
| ◎ |
毕业实习 |
|
| ◎ | ◎ | ◎ |
|
|
| ◎ |
毕业设计 |
| ◎ | ◎ | ◎ | ◎ | ◎ | ◎ | ◎ | ◎ |
就业指导 | ◎ |
|
|
|
|
|
|
| ◎ |
六、课程关系图
详见附图-1。
/Manage/editor/attached/file/20160820/20160820183907_86118.doc
七、毕业合格标准
1)符合德育培养要求。
2)最低毕业学分230。其中理论课程182.5学分,实践教学环节47.5学分。其中创新创业教育不得低于4学分,通识教育选修课程不得低于9学分,辅修课程不得低于6学分。
八、授予学位
本专业授予建筑学学士学位。
九、课程配置流程图
/Manage/editor/attached/file/20160820/20160820183945_18154.xl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