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工业大学 工业设计 专业指导性教学计划
一、培养目的与培养目标
培养目的:
本专业培养具有坚实的设计基础知识、先进的设计理念、敏锐的艺术感悟力、严谨的逻辑分析能力、创新的设计思维、熟练的设计技能,中国文化底蕴和国际视野兼备,知识面宽、富有社会责任感和创新精神的从事工业设计及其相关领域的产品开发、设计研究、设计管理等工作的应用型、创新型高级专门人才。
培养目标:
1)具备跨学科的人文社会科学、工程技术、技术经济和工业管理知识。
2)具备应用工业设计的基本知识、原理、方法及设计手段进行项目设计的能力。
3)具备工业设计所必需的调研、实验、测试、计算机应用等技能以及一定的基本工艺操作技能。
4)具备较强的设计研究、设计创意、设计表达和设计管理能力。
5)训练科学思维方法, 具备敏锐的思维及创新能力。
6)具有较强的团队合作精神和沟通交流能力。
7)了解工业设计专业前沿知识,熟悉国内外工业设计行业的法律法规、社会环境以及行业管理规定。
8)受到良好的职业训练,具有求实创新的意识和精神与较高的综合业务实践能力。
二、培养人才的适应范围与专业特色
培养人才的适应范围:
本专业培养的毕业生可从事:
1)汽车、家电、机械、轻工、电子、仪器仪表等行业的产品开发设计、产品造型设计、优化设计工作;
2)企业、设计院所、广告及室内设计公司中与产品开发相关的交互设计、包装设计、网站开发、多媒体设计、环境设施设计等工作以及市场营销、企业产品开发战略研究、设计管理等研究与管理工作;
3)高等院校和研究机构中的工业设计教学和科研工作。
人才培养的专业特色:
工业设计是科学技术与文化艺术相互交叉的综合学科,涉及工程学、艺术学、设计学、心理学、人类学、人文社会科学等众多学科领域。其任务是通过创造性的设计活动,将最新的科技成果转变为实用、美观的工业产品,以此改善人类的生活质量,满足人们不断增长的物质和精神方面的需求。
本专业主要面向机电产品和汽车工程领域,以产品设计为重点内容,具有明显的工科设计应用型特色。培养的学生具有应用造型设计原理和法则处理各类产品的造型与色彩;形式与外观;材料、结构、工艺与功能;产品与人、环境及市场的关系,并将这些关系综合表现于产品的创新设计能力。
三、专业培养标准
本专业标准学制为4年,学生可在3~6年内完成学业,合格毕业生授予工学学士学位,具备以下的知识、能力和素质:
3.1 知识结构
1)人文与社会科学知识:了解哲学、经济学、法律、社会发展史等方面的必要知识;了解社会发展规律和时代发展趋势;了解文学、艺术、伦理、历史、社会学及公共关系学、心理学等若干方面的相关知识。
2)自然科学与工程技术的基础知识和前沿知识:熟悉相应的高等数学基本原理;了解工程力学、电工与电子技术、信息工程学、机械设计等学科的基本知识;了解现代科技发展的主要趋势和应用前景。
3)经济与管理的基础知识:掌握与产品设计开发有关的经济学和企业管理的相关知识;
4)专业知识:掌握工业产品设计与制造的基础理论与知识、掌握设计史论、设计基础、美学原理、创新设计方法、计算机辅助工业设计技术、产品设计、交互设计、人机工程学、市场学等专业知识,掌握产品造型与色彩;形式与外观;材料、结构、工艺与功能的相关知识;了解设计趋势、设计调研、设计心理、设计管理等与社会发展和人类未来的相关学科知识。
3.2 能力结构
1)具备数学、自然科学和工业设计学科知识的应用能力;
2)掌握美学知识和设计理念,形成基本造型能力、形式审美鉴赏力和创造能力;
3)具有初步的文献检索、情报信息、设计调查方面的能力;
4)具有较强的设计表现、设计制作和设计交流能力;
5)具有较强的设计创新和适应科技发展的应变能力;
6)具有初步的设计管理、技术经济分析与评价能力;
7)具有较强的外语阅读能力,一定的听、说、译、写作能力。
3.3 素质结构
1)政治思想素质:掌握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具有坚定的社会主义信念,具有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道德观和爱国主义思想;具有事业心、责任感、献身精神、敬业精神、文明意识、环境意识和法律意识。
2)业务素质:掌握机械工程基础、造型材料、工程力学、设计理论与方法、产品设计、人机工程学、视觉传达设计、平面与立体构成、色彩、设计心理、计算机辅助设计等学科的基础理论、基础知识,具有较宽的专业面,良好的形式设计训练,较强的自学能力和较强的创新及科研能力,一定的艺术欣赏能力。
3)身体素质:具有健康的体魄,掌握基本的健身方法和运动技能,养成坚持锻炼身体的良好习惯,达到大学生体质健康标准。
4)心理素质:具备健康的心理,平和的心态,稳定的情绪,以健康正常的心态对待生活、学习、社会和人生。
四、主干学科和相关课程
主干学科:工业设计
主要课程:设计素描、设计色彩、工业设计概论、计算机辅助工业设计、设计材料与工艺、设计结构与工艺、形态设计基础、工业设计史、创新设计方法学、人机工程学、模型制作基础、设计表达技术基础、产品设计、产品开发设计、交互设计、设计调查、设计心理学、产品专题设计等
特色课程:工业设计概论(省级精品课程)、人机工程学、计算机辅助工业设计、模型制作基础、产品设计、产品开发设计、交互设计、用户体验设计等
辅修专业课程模块:共33学分。
设计素描(80学时,5学分)、形态设计基础(32学时,2学分)、工业设计史(32学时,2学分)、设计材料与工艺(40学时,2.5学分)、设计结构与工艺(32学时,2学分)、人机工程学(40学时,2.5学分)、计算机辅助工业设计(64学时,4学分)、设计表达技术基础(48学时,3学分)、产品设计(80学时,5学分)、产品开发设计(80学时,5学分)
选修专业课程模块:共12学分。
人机工程学(40学时,2.5学分)、设计表达技术基础(48学时,3学分)、模型制作基础(24学时、1.5学分)、产品设计(80学时,5学分)
五、课程地图
培养目标
课程设置 |
具备跨学科的人文社会科学、工程技术、技术经济和工业管理知识 |
具备应用工业设计的基本知识、原理、方法及设计手段进行项目设计的能力 |
具备工业设计所必需的调研、实验、测试、计算机应用等技能以及一定的基本工艺操作技能 |
具备较强的设计研究、设计创意、设计表达和设计管理能力 |
训练科学思维方法, 具备敏锐的思维及创新能力 |
具有较强的团队合作精神和沟通交流能力 |
了解工业设计专业前沿知识,熟悉国内外工业设计行业的法律法规、社会环境以及行业管理规定 |
受到良好的职业训练,具有求实创新的意识和精神与较高的综合业务实践能力 | |||
形势与政策 | ◎ |
|
|
|
|
| ◎ |
|
| ||
英语 |
|
|
|
|
|
| ◎ | ◎ |
| ||
大学体育 |
|
|
|
|
| ◎ |
| ◎ |
| ||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 ◎ |
|
|
|
|
| ◎ | ◎ |
| ||
高等数学C |
|
| ◎ |
| ◎ |
|
|
|
| ||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 ◎ |
|
|
|
|
| ◎ |
|
| ||
军事理论 |
|
|
|
|
| ◎ |
| ◎ |
| ||
毛泽东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 ◎ |
|
|
|
|
| ◎ |
|
| ||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 ◎ |
|
|
|
|
| ◎ |
|
| ||
大学生心理健康 |
|
|
|
|
| ◎ |
| ◎ |
| ||
工程图学B |
| ◎ | ◎ |
|
|
|
|
|
| ||
工程力学B |
| ◎ | ◎ |
|
|
|
|
|
| ||
C++语言程序设计 |
| ◎ | ◎ |
|
|
|
|
|
| ||
电工与电子技术B |
|
|
| ◎ | ◎ |
|
|
|
| ||
机械设计基础A |
| ◎ | ◎ | ◎ |
|
|
| ◎ |
| ||
设计素描 |
| ◎ |
| ◎ |
|
|
|
|
| ||
设计色彩 |
| ◎ |
| ◎ |
|
|
|
|
| ||
工业设计专业导论 |
|
|
|
|
| ◎ | ◎ |
|
| ||
工业设计概论 |
| ◎ |
|
|
|
| ◎ |
|
| ||
平面设计基础 |
| ◎ |
| ◎ | ◎ |
|
| ◎ |
| ||
形态设计基础 |
| ◎ | ◎ | ◎ | ◎ |
|
| ◎ |
| ||
工业设计史 |
| ◎ |
|
|
|
| ◎ | ◎ |
| ||
创新设计方法学 |
| ◎ |
| ◎ | ◎ | ◎ |
| ◎ |
| ||
计算机辅助工业设计 |
| ◎ | ◎ | ◎ |
|
|
| ◎ |
| ||
设计材料与工艺 |
| ◎ | ◎ | ◎ |
|
|
| ◎ |
| ||
人机工程学 |
| ◎ | ◎ | ◎ |
|
|
| ◎ |
| ||
模型制作基础 |
| ◎ | ◎ | ◎ |
| ◎ |
| ◎ |
| ||
设计表达技术基础 |
| ◎ | ◎ | ◎ |
|
|
| ◎ |
| ||
设计结构与工艺 |
| ◎ | ◎ | ◎ |
|
|
| ◎ |
| ||
设计综合表达(1) |
| ◎ | ◎ | ◎ | ◎ | ◎ |
| ◎ |
| ||
产品设计 |
| ◎ | ◎ | ◎ | ◎ | ◎ |
| ◎ |
| ||
交互设计 |
| ◎ | ◎ | ◎ | ◎ | ◎ |
| ◎ |
| ||
产品开发设计 |
| ◎ | ◎ | ◎ | ◎ | ◎ |
| ◎ |
| ||
设计管理 | ◎ |
|
| ◎ |
| ◎ | ◎ | ◎ |
| ||
专业英语 |
|
|
|
|
|
| ◎ | ◎ |
| ||
产品专题设计(1) |
| ◎ | ◎ | ◎ | ◎ | ◎ |
| ◎ |
| ||
产品专题设计(2) |
| ◎ | ◎ | ◎ | ◎ | ◎ |
| ◎ |
| ||
汽车设计概论 |
| ◎ |
| ◎ | ◎ |
| ◎ | ◎ |
| ||
设计心理学 | ◎ | ◎ | ◎ |
|
| ◎ |
| ◎ |
| ||
快速原型与逆向工程技术 |
|
| ◎ | ◎ |
|
| ◎ | ◎ |
| ||
数字媒体设计 |
| ◎ | ◎ | ◎ | ◎ |
|
| ◎ |
| ||
二维动画设计 |
| ◎ | ◎ | ◎ | ◎ |
|
| ◎ |
| ||
公共设施设计 |
| ◎ | ◎ | ◎ | ◎ | ◎ |
| ◎ |
| ||
设计综合表达(2) |
| ◎ | ◎ | ◎ | ◎ |
|
| ◎ |
| ||
交通工具设计 |
| ◎ | ◎ | ◎ | ◎ | ◎ |
| ◎ |
| ||
界面设计 |
| ◎ | ◎ | ◎ | ◎ | ◎ |
| ◎ |
| ||
用户体验设计 |
| ◎ | ◎ | ◎ | ◎ | ◎ |
| ◎ |
| ||
摄影 |
| ◎ | ◎ | ◎ |
|
|
| ◎ |
| ||
家具设计 |
| ◎ | ◎ | ◎ | ◎ |
|
| ◎ |
| ||
入学教育 |
|
|
|
|
| ◎ |
| ◎ |
| ||
军事训练 |
|
|
|
|
| ◎ |
| ◎ |
| ||
就业指导 |
|
|
|
|
| ◎ |
| ◎ |
| ||
公益活动 |
|
|
|
|
| ◎ | ◎ | ◎ |
| ||
创新创业教育 | ◎ |
|
| ◎ | ◎ | ◎ | ◎ | ◎ |
| ||
工程训练 B |
| ◎ | ◎ |
|
|
|
| ◎ |
| ||
设计采风 |
| ◎ | ◎ |
| ◎ |
|
| ◎ |
| ||
专业实习 | ◎ |
|
|
|
|
| ◎ | ◎ |
| ||
机械设计基础课程设计 |
| ◎ | ◎ | ◎ |
|
|
|
|
| ||
模型设计综合实验 |
|
| ◎ | ◎ | ◎ | ◎ |
| ◎ |
| ||
人机工程课程设计 |
| ◎ | ◎ | ◎ | ◎ |
|
| ◎ |
| ||
产品设计实践 |
| ◎ | ◎ | ◎ | ◎ | ◎ |
| ◎ |
| ||
产品开发设计实践 |
| ◎ | ◎ | ◎ | ◎ | ◎ |
| ◎ |
| ||
产品综合创新实践 |
| ◎ | ◎ | ◎ | ◎ | ◎ | ◎ | ◎ |
| ||
科技创新竞赛培训讲座 |
| ◎ | ◎ | ◎ | ◎ | ◎ | ◎ | ◎ |
| ||
毕业设计 |
| ◎ | ◎ | ◎ | ◎ |
| ◎ | ◎ |
| ||
六、课程关系图
详见附图-1。
/Manage/editor/attached/file/20160820/20160820183638_80941.doc
七、毕业合格标准
1)符合德育培养要求。
2)最低毕业学分190。其中理论课程137.5学分,实践教学环节52.5学分。其中创新创业教育不得低于4学分,通识教育选修课程不得低于9学分,辅修课程不得低于6学分。
八、授予学位
本专业授予工学学士学位。
九、课程配置流程图
/Manage/editor/attached/file/20160820/20160820183651_97363.xl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