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工业大学 城乡规划 专业指导性教学计划
一、培养目的与培养目标
培养目的:
本专业培养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德、智、体等全面发展的,基础扎实、工作踏实、专业能力强、职业素质高、富有创新精神、社会责任感与团队精神,能够从事城乡规划设计与管理,住房与住区建设规划、城乡生态环境与基础设施规划等方面工作,以及在高等院校、研究机构中从事教学与科研工作的城乡规划领域高级专门人才。
培养目标:
1)具备端正的品行、健全的人格、健康的体魄,以及正确的价值观和高尚的道德素养。
2)具备较扎实的自然科学与人文社会科学基础,以及现代意识和健康的人际交往意识。
3)具备系统的城乡规划专业基础知识,有综合分析城乡问题,协调公正解决城乡问题的能力。
4)具有国际视野以及较强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协同创新能力。
5)具有良好的团队合作精神、组织协调能力和较高的共识构建能力。
6)具有较扎实的城乡规划设计的专业调研、分析、设计与表达能力。
7)具有良好的职业素养,具有深刻的专业洞察力和一定的前瞻预测能力。
8)熟悉计算机辅助设计方法,具有初步综合运用规划技术手段的能力。
9)具备基本的科学思维方法,了解学科发展前沿,初步具有学科交叉整合的能力。
二、培养人才的适应范围与专业特色
培养人才的适应范围:
本专业培养的毕业生可从事于:
1)城乡规划设计与城市设计工作;
2)住房与住区建设规划工作;城乡生态环境与基础设施规划工作;
3)城乡规划管理、决策咨询、房地产开发等工作;
4)高等院校及科研院所相关专业的教学、科研和技术管理工作。
人才培养的专业特色:
1)现代城乡规划学科是以人居环境为研究对象,以城乡土地利用和城乡物质空间规划为核心,涉及城乡规划学、建筑学、风景园林学、公共政策学、社会学、经济学、地理学等多学科交叉的综合性学科。本学科方向形成多学科交叉融合以及宽口径复合型的专业人才培养特色。
2)城乡规划专业学生具有工程技术属性与社会政策属性相融合的特质,是具有国际视野、创新精神和社会责任感的专业人才。已经和国内外多所高校开展了实质性的合作。
3)城乡规划培养符合国家对于现代城乡建设和发展的管理、设计、研究等多方面需求的,具备高水准专业实践能力的复合型城乡规划专业人才。
三、专业培养标准
本专业标准学制为5年,学生可在4~7年内完成学业,合格毕业生授予工学学士学位,具备以下的知识、能力和素质:
1. 知识结构
1)工具性知识:熟练掌握一门外国语;掌握基本的计算机及信息技术应用;掌握基本的文献检索与利用方法;掌握本学科相关的基本方法论;熟悉一般的科技研究方法及科技写作。
2)人文社会科学知识:了解哲学、经济学、法律、社会发展史等方面的必要知识;了解社会发展规律和时代发展趋势;了解文学、艺术、伦理、历史、社会学、经济学、地理学及公共政策学、心理学等若干方面的相关知识。
3)自然科学知识:熟悉相应的高等数学基本原理;熟悉测量学、生态学、环境科学等学科的基本知识;了解现代科技发展的主要趋势和应用前景。
4)专业知识:掌握本专业所必需的比较系统的城乡规划理论、城乡规划与设计、环境规划的基本知识;掌握城乡规划与设计的概念、原理与方法;熟悉城市发展与规划历史、城市更新与保护的理论与方法;掌握与本学科相关的设计表达方法;掌握城乡可持续发展技术的基础知识;掌握调查研究与综合表达方法与技能;熟悉规划编制与管理、规划专题方面的理论知识及实践应用;掌握城乡道路与交通系统规划的基本知识与方法;了解市政工程设施系统规划基本知识与技能。
2. 能力结构
1)获取知识的能力:具备现场调查,文献搜索,基础资料收集,技术经济分析,定量与定性分析、评价和综合的能力;具有较强的设计创新和适应科技发展的应变能力以及自主学习的能力。
2)应用知识的能力:具备城乡规划专业知识的综合应用能力,具有进行各种类型规划设计与编制的能力,具备对城乡社会未来发展趋势的基本前瞻预测能力。
3)表达知识的能力:掌握图面、文字和口头表达技能,具有熟练的制图能力,具备实体模型制作、计算机及信息技术等系列规划技术手段的应用能力。
4)沟通协作能力:具备较强的交流、沟通、组织和团队协作能力,具有初步的生产组织管理与团队协调能力,能够公正处理城乡发展中不同利益群体间的关系,初步具备构建共识的能力。
3. 素质结构
1)思想素质: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遵纪守法,愿为人民幸福和国家富强服务;有科学的世界观和积极的人生观,诚实正直,具有良好的团队合作精神;关注人类生存环境,具有良好的生态、环境、文化保护意识。
2)文化素质:具备较丰富的人文科学知识和良好的艺术修养,熟悉中外优秀文化,具有国际视野和进步的现代意识。
3)专业素质:具备基本的科学思维,掌握一定的规划设计与社会研究方法,受到良好的职业规划训练,具有求实创新的意识和精神,在专业领域具有较高的综合素养。
4)身心素质:具备良好的人际交往和心理素质,具有健康的体魄和良好的生活习惯。
四、主干学科和相关课程
主干学科:城乡规划学、建筑学、风景园林学
主要课程:城乡规划专业导论、城乡规划设计初步、城乡建设史、城乡规划原理、居住区规划、城市道路与交通规划、城市修建性详细规划、城市控制性详细规划、城乡基础设施规划、城乡生态与环境规划、城乡规划管理与法规、城市设计、城乡总体规划、城乡社会调查研究与方法、地理信息系统
特色课程:城市设计(省级精品课程)、城乡规划原理(校级精品课程)
辅修专业课程模块:共计592学时,37学分。
公共建筑设计 (72学时,4.5学分)、住宅建筑设计(48学时,3学分)、城乡规划原理(1)(40学时,2.5学分)、城乡规划原理(2)(40学时,2.5学分)、居住区规划(64学时,4学分)、景观规划与设计(64学时,4学分)、城市道路与交通(40学时,2.5学分)、城乡基础设施规划(48学时,3学分)、城乡生态与环境规划(32学时,2学分)、城市设计(64学时,4学分)、区域规划(32学时,2学分)、景观生态规划(24学时,1.5学分)、城乡规划实务(24学时,1.5学分)
选修专业课程模块:共计176学时,11学分。
城市社会学(32学时,2学分)、城市经济学(32学时、2学分)、城市地理学(32学时,2学分)、城乡规划原理(1)(40学时,2.5学分)、城乡规划原理(2)(40学时,2.5学分)。
五、课程地图
培养目标
课程设置 | 具备端正的品行、健全的人格、健康的体魄,以及正确的价值观和高尚的道德素养 | 具备较扎实的自然科学与人文社会科学基础,以及现代意识和健康的人际交往意识 | 具备系统的城乡规划专业基础知识,有综合分析城乡问题,协调公正解决城乡问题的能力 | 具有国际视野以及较强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协同创新能力 | 具有良好的团队合作精神、组织协调能力和较高的共识构建能力 | 具有较扎实的城乡规划设计的专业调研、分析、设计与表达能力 | 具有良好的职业素养,具有深刻的专业洞察力和一定的前瞻预测能力 | 熟悉计算机辅助设计方法,具有初步综合运用规划技术手段的能力 | 具备基本的科学思维方法,了解学科发展前沿,初步具有学科交叉整合的能力 |
形势与政策 | ◎ | ◎ |
|
|
|
|
|
|
|
英语 |
|
|
| ◎ | ◎ |
|
|
|
|
大学体育 | ◎ | ◎ |
|
| ◎ |
|
|
|
|
毛泽东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 ◎ | ◎ |
|
|
|
|
|
|
|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 ◎ | ◎ |
|
|
|
|
|
|
|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 ◎ | ◎ |
|
|
|
|
|
|
|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 ◎ | ◎ |
|
|
|
|
|
|
|
军事理论 | ◎ | ◎ |
|
|
|
|
|
|
|
大学生心理健康 | ◎ | ◎ |
|
| ◎ |
|
|
|
|
高等数学C |
| ◎ |
|
|
| ◎ |
|
|
|
画法几何与阴影透视 |
|
| ◎ |
| ◎ |
|
|
|
|
测量学 |
| ◎ |
|
| ◎ |
|
|
| ◎ |
素描A |
|
| ◎ |
|
|
|
|
| ◎ |
色彩A |
|
| ◎ |
|
|
|
|
| ◎ |
公共建筑设计原理A | ◎ |
| ◎ | ◎ |
|
|
|
|
|
居住建筑设计原理 | ◎ |
| ◎ | ◎ |
|
|
|
|
|
城市设计概论 | ◎ |
| ◎ | ◎ |
|
|
|
|
|
城乡建设史 | ◎ |
| ◎ |
|
|
|
| ◎ |
|
统计学基础 |
| ◎ |
|
| ◎ |
|
|
|
|
城乡规划专业导论 | ◎ |
| ◎ | ◎ |
|
|
|
|
|
城乡规划设计初步(1) |
| ◎ | ◎ |
|
| ◎ |
|
|
|
城乡规划设计初步(2) |
| ◎ | ◎ |
|
| ◎ |
|
|
|
建筑设计基础A |
| ◎ | ◎ |
|
| ◎ |
|
|
|
公共建筑设计 |
| ◎ | ◎ |
|
| ◎ |
|
|
|
城乡规划原理(1) |
|
| ◎ |
|
|
|
| ◎ |
|
住宅建筑设计A |
| ◎ | ◎ | ◎ |
| ◎ |
|
|
|
城乡规划原理(2) |
|
| ◎ |
|
|
|
| ◎ |
|
居住区规划 |
| ◎ | ◎ | ◎ |
| ◎ |
|
| ◎ |
景观规划与设计 |
| ◎ | ◎ | ◎ |
| ◎ |
|
| ◎ |
城乡道路与交通规划 |
| ◎ | ◎ |
| ◎ |
| ◎ |
|
|
城乡基础设施规划 |
| ◎ | ◎ |
| ◎ |
| ◎ |
|
|
城乡社会调查研究 与方法 | ◎ |
| ◎ | ◎ |
| ◎ |
|
| ◎ |
城市修建性详规 |
| ◎ | ◎ | ◎ |
| ◎ |
|
| ◎ |
城市控制性详规 |
| ◎ | ◎ | ◎ |
| ◎ | ◎ |
| ◎ |
城乡生态与环境规划 |
| ◎ | ◎ | ◎ | ◎ |
|
|
|
|
城乡规划管理与法规 | ◎ |
| ◎ |
|
|
| ◎ |
|
|
城市设计A |
| ◎ | ◎ | ◎ |
| ◎ | ◎ |
| ◎ |
城乡总体规划 |
| ◎ | ◎ | ◎ |
| ◎ | ◎ |
| ◎ |
地理信息系统 |
| ◎ | ◎ |
| ◎ | ◎ |
| ◎ |
|
手绘表现A |
|
| ◎ |
|
| ◎ |
|
|
|
建筑结构与选型 |
|
|
|
| ◎ |
|
| ◎ |
|
建筑构造(1) |
|
|
|
| ◎ |
|
| ◎ |
|
景观环境与建筑 |
| ◎ | ◎ | ◎ |
|
|
|
|
|
中国建筑史A | ◎ |
|
|
|
|
|
| ◎ |
|
外国建筑史 | ◎ |
|
|
|
|
|
| ◎ |
|
计算机辅助设计 |
|
|
|
| ◎ | ◎ |
|
|
|
城市摄影 |
| ◎ |
|
| ◎ |
|
|
|
|
建筑物理B |
|
|
|
| ◎ |
|
| ◎ |
|
模型制作A |
| ◎ | ◎ |
| ◎ |
|
|
| ◎ |
西方艺术史 | ◎ | ◎ |
|
|
|
|
| ◎ |
|
场地设计 |
| ◎ | ◎ | ◎ |
| ◎ |
|
| ◎ |
城市绿地系统规划 |
| ◎ | ◎ | ◎ |
|
| ◎ |
|
|
景观生态规划 |
| ◎ | ◎ | ◎ |
|
|
|
|
|
城市社会学A | ◎ |
| ◎ |
|
|
|
| ◎ |
|
园林植物与应用 |
| ◎ | ◎ |
|
|
|
|
|
|
城乡规划系统工程学 |
| ◎ | ◎ |
| ◎ | ◎ |
|
|
|
城市公共政策 |
| ◎ | ◎ | ◎ |
|
|
| ◎ |
|
城市经济学A |
| ◎ | ◎ |
|
|
|
| ◎ |
|
专业英语 |
|
|
| ◎ |
|
| ◎ | ◎ |
|
区域规划 |
| ◎ | ◎ | ◎ |
|
|
| ◎ |
|
数字城市规划 |
|
| ◎ |
| ◎ |
|
| ◎ |
|
城市历史遗产保护规划 |
| ◎ | ◎ | ◎ |
|
|
|
| ◎ |
城市地理学 |
|
| ◎ |
| ◎ |
|
| ◎ |
|
城乡规划实务 |
|
| ◎ | ◎ |
|
|
|
|
|
乡村规划 |
| ◎ | ◎ | ◎ |
| ◎ |
|
| ◎ |
工程训练D |
|
| ◎ |
|
|
|
|
| ◎ |
创新创业教育 |
|
|
|
|
|
| ◎ | ◎ | ◎ |
城乡规划认识实习 |
| ◎ |
| ◎ |
|
|
|
| ◎ |
测量实习B |
| ◎ |
|
| ◎ |
|
|
| ◎ |
建筑设计基础A设计周 |
| ◎ | ◎ |
|
| ◎ |
|
|
|
公共建筑设计周 |
| ◎ | ◎ |
|
| ◎ |
|
|
|
美术实习 |
|
| ◎ |
|
|
|
|
| ◎ |
古村落测绘实习 |
| ◎ | ◎ | ◎ | ◎ | ◎ |
|
| ◎ |
住宅建筑设计A设计周 |
| ◎ | ◎ | ◎ |
|
|
|
|
|
居住区规划设计周 |
| ◎ | ◎ | ◎ |
|
|
|
|
|
景观规划与设计设计周 |
| ◎ | ◎ | ◎ |
|
|
|
|
|
城乡规划社会综合实践 |
| ◎ | ◎ | ◎ |
|
| ◎ |
| ◎ |
城乡规划新进展报告 |
|
|
| ◎ |
|
| ◎ | ◎ |
|
城乡规划快速设计训练周 |
| ◎ | ◎ |
|
|
| ◎ |
|
|
城市修建性详规设计周 |
| ◎ | ◎ | ◎ |
|
|
|
|
|
城市控制性详规设计周 |
| ◎ | ◎ | ◎ |
|
|
|
|
|
总体规划设计周 |
| ◎ | ◎ | ◎ |
|
|
|
|
|
城市设计A设计周 |
| ◎ | ◎ | ◎ |
|
|
|
|
|
设计院综合实践 |
|
| ◎ | ◎ |
| ◎ | ◎ | ◎ |
|
毕业实习 |
|
| ◎ | ◎ | ◎ | ◎ | ◎ | ◎ | ◎ |
毕业设计 |
|
| ◎ | ◎ | ◎ | ◎ | ◎ | ◎ | ◎ |
毕业鉴定 |
|
|
|
|
|
| ◎ |
| ◎ |
备注:本部分课程不包括学校的通识教育选修课程。
六、课程关系图
见附图1
/Manage/editor/attached/file/20160820/20160820183819_13254.doc
七、毕业合格标准
1.符合德育培养要求。
2.最低毕业学分220。其中理论课程160.5学分,实践教学环节59.5学分。其中创新创业教育不得低于4学分,通识教育选修课程不得低于9学分,辅修课程不得低于6学分。
八、授予学位
本专业授予工学学士学位。
九、课程配置流程图
/Manage/editor/attached/file/20160820/20160820183830_48512.xls